股票配资首选平台 国内首部地铁题材长篇报告文学 《筑梦路上》研讨会在宁举行_作品_创作_文艺出版社
本报讯 6月29日,包松林长篇报告文学《筑梦路上——无锡地铁发展纪实》研讨会在江苏报告文学客厅举行。研讨会由省报告文学学会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股票配资首选平台,无锡市作家协会和无锡地铁集团承办。该活动也是江苏报告文学客厅建成以来的首场活动。
《筑梦路上》这部8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以中国地铁发展60年历史为背景,全景式记录了无锡地铁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呈现出一幅人文视角下的城市轨道恢宏画卷。作品出版发行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还被列为江苏省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
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丁捷在讲话中指出,从题材选择看,我国的地铁交通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下轨道风光无限,相关作品却寥寥可数,尤其缺乏全面系统性的报告文学作品,《筑梦路上》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上地铁建设题材的空白。从科普宣传看,这部作品是一个窗口,通过阅读,读者走进了地下的神秘世界,了解了地铁建设从决策规划到工程施工再到投入运行的全过程,是知识的传递。从文本角度看,作者在典型人物塑造和感人事迹介绍上讲究生动鲜活,特别避免了脸谱化、标签化的描述。同时,对于散文笔法和古典诗词的融合较为成功,风格兼具飘逸与典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从个人发展看,这部作品对包松林来说,是创作道路上的重要转型,标志着从小情小我追求向大情大我境界的跨越和突破。
展开剩余40%研讨中,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筑梦路上》在结构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宏大叙事和精微细节的结合,尤其在人物塑造上颇见功力。作者把更多的笔墨用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身上,反映了新时代创新创业的群像,彰显出了深层次的劳动之美,让读者看到了城市轨道建设背后最温暖、最动人的力量。评论家们指出,这部作品的出彩之处,更在于“报告”与“文学”间的同频共振,小说情节的设计,语言张力的加持,让作品锦上添花,把生硬的地铁变成了生动的故事,把冷硬的轨道写进了柔软的人心深处。特别是传统格律诗词的嵌入运用,成为这部报告文学的显著亮点,使作品在纪实之外平添了盎然诗意与美感,为纪实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讨会由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茂龙主持;无锡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黑陶股票配资首选平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茜分别介绍书稿创作出版的相关情况;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进行会议小结。(沈报告)
发布于:江苏省